编者按
填报高考志愿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考生和家长非常重视,招生管理部门、高等学校也很重视。
说到底,考生填报高校志愿是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表述,是表达个人专业意愿和选择理想职业的权利。考生填报的志愿在招生录取中是招生管理部门网上投档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十分慎重,要珍惜这一权利。填报志愿又是十分具体细致的事项,志愿填报是否正确、得当,会直接影响到录取结果。因此,每个考生务必认真、谨慎,切不可草率从事。
本报今天刊发一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希望能为广大考生和家长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
1 填志愿前应了解些什么?
2 填报志愿时如何扬长避短?
3 选择学校重要还是选择专业重要?
4 为什么要特别注意填好第一志愿?
5 如何把握志愿填报的“坡度”?
6 高考志愿为什么要分两次填报?
7 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
8 为什么要慎重填写好每一批志愿?
9 如何看待“热门”和“冷门”专业?
10 如何根据专业要求填报志愿?
11 性格因素会影响到填报志愿吗?
12 填报志愿时如何排除外界影响?
13 是不是一定要按兴趣选择专业?
14 如何报考香港地区高校?
15 被香港高校录取后如何办理手续?
16 如何报考澳门地区高校?
17 被澳门高校录取后如何办理手续?
18 填报走读院校(专业)应注意什么?
19 为什么说报考外地高校是明智的?
20 填报志愿由父母包办是否正确?
21 考生可通过哪些渠道咨询?
22 填写“愿否调剂录取”要注意什么?
23 如何补填志愿?
24 交表后,为什么不能再改动?